行业新闻

半岛BOB向文波:重工业面临两大危机

2023-12-08 阅读次数:

  半岛BOB向文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向文波是三一重工的掌门人,但深受徐工事件影响。他以业内的视角,适时地向中国重工业的改革发出一个警示信号,提出一个超越“抓大放小”、“国进民退”等传统国企改

  向文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向文波是三一重工的掌门人,但深受徐工事件影响。他以业内的视角,适时地向中国重工业的改革发出一个警示信号,提出一个超越“抓大放小”、“国进民退”等传统国企改革的新命题:产业安全,引起了舆论与政府的重视。中国重工业面临两大危机,一是创新危机,二是产业安全危机。首先说创新危机。现在中国创造是一个很新的话题,中国创造的本质就是中国企业的创新。我们提出要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那么衡量我们转型是否成功的标准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创新五指标从企业的角度,我觉得中国要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至少要考虑如下几个指标。一,中国所拥有的自主科技成果占世界科技成果的比例不能低于中国GDP占世界 GDP的比例。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二、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应该在 20-30% 之间,而现在我们是 70%。美国外贸依存度只有 25%,日本只有 26%,美、日已经是高度国际化、市场化的国家了。不是我们不想,我们当然想全世界的生意都给我们做是最好,但这不可能、不现实。我们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过程中频频受阻,我们的产品和鞋子被烧掉,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已经给了我们足够的提醒。大家很清楚,中国的人口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欧洲人口是 7.5-8 亿,美国 3 个亿,日本 1.3 亿,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加一起刚 1 个亿。全体中国人开动机器,为世界提供低附加值产品,无异于逼着发达国家的人都去躺床上睡觉,恐怕摧毁的不光是世界现行的经济贸易体系。这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是发达国家无法容忍的,也是对我们自身持续发展不利的。三、农民工能够凭借工资养活一家人。很多人认为,“提高最低工资会摧毁中国经济”,我认识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到现在为止,全世界似乎还未发生过这样的案例。相反,如果把中国经济或企业的未来完全建立在万寿无疆的低工资基础之上,那也是没有前途的。中国的劳动力优势最多再保持 10—15 年。很多企业今天不转变意识,将来必然是倒闭的命运。事实上,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享受了长达 30 年的超低工资成本机会,这在创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掩盖了中国企业创新动力弱,竞争优势单一的弊病。中国企业家的光荣、梦想与前途应该是:当员工工资与欧美日同等甚至更高时,中国制造的产品照样卖得像现在这般火。办法只有一个:不断创新,提升产品价值,降低成本,提高价格,而不是拼命压缩工资成本,一味恶性竞争。我最近反复说,“再没有比工资更重要的问题了”,还不断引用美国老牌“民营企业家”福特的话,“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工资生活的,他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繁荣”。就是因为工资问题的背后是中国企业的创新危机。四、中国本土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我国经济高度依赖出口,而出口贸易 60% 来自外资企业,高科技产品出口 80% 来自外资企业,工业增加值的三分之一来自外资企业。所以,外资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非常高。这就引发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经济的主体性问题。中国本土企业应该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这是现实选择,与民族主义无关!中国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我们做梦都在想一个问题,怎么样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怎么样尽快引进技术。我们尝试过以市场换技术,以项目换技术,我们也可以以其他更优惠的条件、政策资源换技术半岛BOB,但是收效不大。实践证明真正的核心技术,首先是用钱买不来的,其次是拿什么也换不来的。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我们有钱也买不到,拿什么资源也换不来,因为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人家的命根子,人家怎么会把他的命交给你呢。中国的强国梦必须是自己实现,中国的本土企业应该是中国经济的主体。五、中国各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至少不应该低于该行业的国际平均水平。中国目前的这种只重规模不重效益的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中国经济 GDP 占全球 GDP 的比例大概是4%,但我们消耗了世界石油资源的 7.4%,煤炭资源的 31%,铁矿石的 30%,钢材的 27%,氧化铝的25%,水泥的 40%。我们每创造 1 美元 GDP所消耗的能源是西方发达国家的 5.9 倍,美国的 4.3 倍,法国的 7.7 倍,日本的 11.5 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是美国的 26.9%、日本的 11.5%。而中国恰恰是个资源缺乏的国家。我们装备业的龙头、机械行业龙头,徐工只值20多亿人民币,我们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还能值多少钱?产业安全比天大第二说一个产业安全危机。产业是中国创新的平台,必须高度重视产业安全问题。从中国重工业的行业内部来讲,国有企业是行业主体,大家都知道国有企业都要改制,但现在有种改制思路很危险,就是国内民营企业靠不住,不能卖给他们;国有企业卖给另一家国有企业也没意思,而MBO又行不通。但国有企业又必须改革,怎么办呢?整个逻辑推演下来,就剩下华山一条道 :卖给外资。外资当然求之不得。这有利于国外资本加大对中国产业整合的力度,既控制了中国的产业,又模糊了外资本身的敏感性,一举两得。鉴于这种机会,甚至有外资悄悄提出斩首行动,我想在任何一个国家,外资都不敢想着收购对方所有的产业龙头,偏偏在中国敢生这个念头。这背后是什么原因?就是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重大机遇,给外资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而过去我们出于开放的要求,很多地方政府把引进外资作为一个政绩考核标准,为保乌纱,不惜卖资求荣,推动外资收购中国国有企业。过去我们靠市场换投资半岛BOB,靠土地换投资,靠优惠政策换投资,现在靠优质的国有资产换投资,这是极其危险的,会让中国的产业安全面临严重挑战。徐工案的反思徐工作为这么大一个国有企业,我为什么反对他被收购,一个是他的交易价值太低。现在有两个收购案大家关注,一个是做高压锅的苏泊尔,它的交易价格比徐工高,而其盈利能力只有徐工的二分之一,销售规模只有徐工的六分之一,净资产不到徐工的一半,品牌价值徐工是 80 亿,它是 15 亿。徐工是中国机械制造行业的第一品牌,苏泊尔生产民用消费品,五金制品,无论是品牌价值、技术含量、盈利能力、企业规模两个企业都不是一个规模。在我提出这个问题之前,徐工卖给凯雷的价格要比苏泊尔卖给德国的价格还要便宜。徐工并购一度被称为国有企业并购的新标杆,就是说卖得最好的。所以,我想通过徐工问题的讨论,达到加强国有资产交易管理的目的。我们装备业的龙头、机械行业龙头,徐工只值20 多亿人民币,我们整个中国装备制造业还能值多少钱?另外,我们有一万亿美元的储备,怎么花这个钱还是很大的政治和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为了两亿美元,把国内机械行业第一品牌就这么卖掉了?我认为是不应该的。第二,我觉得徐工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他由外资绝对控股,也是不合适的,因为装备制造业的核心技术是外国人对中国进行封锁的技术。大家知道,1983 年日本发生过东芝事件,就是日本东芝向前苏联出口了一个精密设备,引发一个政治问题。但是,现在我们要把自己的装备业龙头交给人家,那么未来中国的创新依靠谁?如果是这种改革思路可以被接受和复制的话,产业安全是无从谈起的。有人认为我所谈的产业安全有违民主主义,这是胡说八道,维护本国产业安全从来都是全球的一种惯例,美国、日本、欧洲、加拿大都有自己产业安全的机制,但是中国没有。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有大量的产权交易要进行,而现在我们却没有配套的国家产业安全管理机制,这个问题你说有多么严重?我高调讨论徐工案,就是要引起大家对建立国家产业安全管理机制问题的重视。中国产业的安全现状是非常严重的,尤其严重的是我们产业安全意识还很薄弱,我提出这个问题以后,还有很多人不理解,还有很多人认为我们是在搞保护主义,还有很多人认为我们是保护落后,都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哪里来的,怎么叫保护落后?还有人在讲不要对中国企业进行过多的保护,我不知道我们的保护措施在哪里?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长达几十年给外资超国民待遇的国家,在一次论坛上我讲,我说请你们告诉我,我们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空间在哪里?在本国,我们有超国民待遇的外资,而他们本身管理、技术、规模、资本上都远超我们好几个量级。在海外,我们受到反倾销调查,受到人家的。我们拿什么从落后变先进,拿什么拓展生存空间?拿什么壮大民族产业?很多人都是国际主义者,每天沉浸在全球化的幻觉中,完全脱离政治和经济现实,乱唱高调,我认为这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该从这个错误的观念里面觉醒过来!我希望全社会能够高度关注产业安全这个问题,因为产业安全是我们实现中国创造的一个基础。假如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外资企业也是中国企业,那么中国想变得强大不是太简单了么,大家还辛辛苦苦干什么,放宽全部条件,把世界 500强全都引到中国来,500 强就都是中国企业了,中国不是一下就超过全世界了么!愚蠢!我们把美国的波音和法国的空客都引进来,他们会为你生产战斗机么?会把战斗机卖给你么?他们的战斗机只会装备自己的军队,而不会是中国的。如果世界真如某些人说得那么美好,真是那么市场化,民主化,如果国家真是没有边界的,世界是大同的,大家都是世界公民,那我讲的这些就都是错误的。但如果世界不是这样,那么有些人的观点就是错误的,就是胡说八道。此文刊登于《竞争力》三联财经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