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BOB整合重组一年来,晋能控股集团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效率部署,用满满的科技感、实打实的数据、一个个标志性成就,描绘着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
煤炭产业是晋能控股集团的核心支柱产业,产能约4.4亿吨,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新疆3省(自治区)15市。整合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站在更高起点,培育先进产能,推动智能开采。今年以来,晋能控股集团优化小(无)煤柱开采,加快5G技术布局,持续提高矿井的单产水平和智能化水平。
据统计,今年1~10月份半岛BOB,晋能控股集团53座矿井84个工作面实施小(无)煤柱回采,95座矿井137个工作面完成停采煤柱优化,70座矿井101个工作面优化放煤工艺。今年回采的8226、8205、8117三个小煤柱工作面可多回收原煤210万吨。
利用5G技术接入更多设备,意味着矿井的“感官”更为敏锐,井下一有动向,这些设备就会将“看到”的场景、“感知”到的数据迅速传到指挥中心,通过5G可视手机,就能实时解决问题,安全性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晋能控股集团已建成同忻、寺河、沙坪等24座矿井54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5G网络的覆盖面更广了。
晋能控股集团持续优化产能结构,深化煤矿提效降耗,加快煤矿高效智能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煤炭产业集约高效发展,不断提高先进产能比重,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120座煤矿进入先进产能序列,先进产能占比达83%。“十四五”期间,晋能控股集团煤炭产业将瞄准“高标准、高效率、智能化、环保型、本安型”目标,扛起转型升级重任,挺起企业发展脊梁。
电力产业是晋能控股集团的三大产业之一,发电装机、发电量、供热量均位列山西省第一。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整合重组后的晋能控股集团集聚资源优势,开启“绿电”模式,壮大集风、光、水、燃气、瓦斯发电+光伏制造厂站于一体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山西的“转型发展蹚新路”展厅让人耳目一新。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清洁能源公司的光伏组件产品吸引不少客户驻足观摩,亮点在于其中汇集的多主栅、双面、SE等先进技术可以使组件的功率和效率更胜一筹,能够为客户带来更高的发电收益。
目前,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清洁能源公司拥有风电项目21个、光伏发电项目25个、光伏制造基地3个,公司所属潞安太阳能公司光伏电池出货量排名高居全球第4位,平均日产高效电池片220万片,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2.8%。
前不久,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山西周开幕,晋能控股电力集团晋能清洁能源科技股份公司就新能源光伏项目异质结技术进行现场推介。截至目前,晋能科技已向30多个国家与地区提供高效率、高品质太阳能组件,全球市场累计供货超过7吉瓦。
晋能控股集团先后开发了朔州市山阴县织女泉风电场、大同市蓝岭光伏电站、横跨晋陕峡谷的天桥水电站、晋城市金驹煤电化公司等清洁能源项目,有效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今后将进一步拓展生物质、地热、氢能等清洁能源项目,走“大容量、高参数、成本优、新能源占比高、效益好”的绿色发展之路半岛BOB。力争到“十四五”末,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清洁能源占电力总装机的50%以上。
在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的各个生产车间,“机器人”的身影随处可见,金鼎公司焊接机器人熟练焊接着液压支架配件,金鼎精密锻造公司锻压机旁的六轴机器人自动上下材料,科大机械公司托辊支架焊接机器人按照预设指令进行非标工件焊接。此外,为王家岭煤业公司量身打造的智能化大采高综采“巨无霸”成功落地,为智能化工作面量身定制的ZF15000/27.5/42D型电液控支架“新鲜出炉”,全国首个新型煤矿用无卤低烟电力电缆正式投放市场,国内首台套直角转弯刮板输送机填补行业空白。从单一煤机制造向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全面转型,56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17项国际专利、一批批高端产品,打响“晋控智造”品牌。
今年,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牵头成立了山西省智能煤机装备产业技术联盟,共同打造集企业半岛BOB、科研机构、高校院所等单位为一体的“产—学—研”创新链条,形成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智能煤机装备发展体系。
产业技术联盟成立以来,已组织召开高峰技术论坛和调研10多次,收集100余项拟研发课题,并发布了智能测控技术、无人值守控制技术、智能制动技术、轨道巡检机器人、无人驾驶井下运输车、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控制系统等智能化技术与装备成果,为煤矿进入“智能化时代”提供了智力支持。
进入“十四五”,晋能控股装备制造集团将聚焦“一流产业体系、一流产品服务、一流人才团队、一流创新环境、一流体制机制”目标,全力推进“上高端、拓市场、强服务”发展。(文/田晓敏 蒋亚春 责编/孔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