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半岛BOB重工业类型片市场大烂IP难继续受追捧

2024-09-28 阅读次数:

  半岛BOB又近年关,又到年底盘点时间。今年,由于《战狼2》的“力挽狂澜”,暑期档也创下了前所未有的票房高峰,中国电影市场大步迈进了500亿票房年代。这一势态,打破了年初很多人对中国电影难以继续高速增长的疑虑,重返乐观情绪。

  但是,国庆档之后,市场的骤然冷清也把电影从业者们吓了一大跳。长达两个月时间,观众上座率和入场率都毫无波澜,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每天票房在5000万左右长期徘徊。直到岁末,《寻梦环游记》《芳华》和《妖猫传》才又把观众拉回电影院。

  盛极的表象下面为何有这种暗流涌现?且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并不止于这一大起大落的怪状。在很多方面,比如小众电影的意外突围和IP电影、流量电影的陨落,都以全新的面相改变了之前的市场规律。

  纵观全年,《战狼2》的问世无疑是现象级的事件,在这之前,没有人想过这么快就打破了2016年票房冠军《美人鱼》34亿的票房纪录。甚至有人说“单部片50亿票房”只可能出现在2020年之后,但是,《战狼2》不仅提前来了,还赢得如此迅疾。

  不同于以前那些大卖的电影,《战狼2》是在起初排片并不占优的情况下突围的,甚至打破了业界认定的上映后三天定生死的惯例,并能保持稳定的高票房、高上座率势头长达两月之久。这种长线销售带来的强势劲头,以前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出现过一次,那就是《泰坦尼克号》。

  《战狼2》和《泰坦尼克号》的成功有一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将其社交属性放大到极致。在《战狼2》上映后的第二周,可以说各个公共社交平台和媒体平台都在讨论它,其拥趸的热情激动和反对者的热嘲冷讽相映成趣,无论是喜不喜欢它,辩论者必须得看过它才能参与讨论吧?于是,它无形中将它的观影群体扩大了一倍不止。

  如此看来,《战狼2》真正的胜利来自于其社交属性威力的真实凸显,是在自媒体已经发展壮大,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已经完全深入到每一个阶层,完全触及到广大个体的前提下,做到这一点的。而这点,一直是电影营销者们长期孜孜不倦追求的终极梦想,即将一部电影转变成一个社会话题乃至文化事件,从而带来票房的丰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特殊日子里推出的电影,也能借着特定历史事件带来的话题性而成功,比如今年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之前上映的《二十二》。作为一部纪录片,《二十二》的拍摄技巧不够成熟,题材也不算新鲜。但在南京大屠杀80周年的2017年,因为线位“慰安妇”遭遇,这部电影凭借真诚触及了一个民族难以磨灭的灾难记忆,得到了中国观众空前的关心和支持,最终斩获1.7亿票房,打破了一系列中国上映的纪录片票房纪录,可谓人心所向造就的票房奇迹。

  公共话题传播热度带来的效应,使很多年不去电影院的50后半岛BOB、60后都争相买票入场,这就是电影社交属性带来的黏性,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容易。在智能终端和社交软件充斥人们的业余生活,甚至办公时间时,人类新的生活方式的更替不经意也改变了电影的格局,而中国电影,无疑是科技浪潮推动的最大受益者,以后再也不是得院线、得排片、得票补者得天下了,而是要得终端、得平台、得话题。

  除了社交特性在这一年尤其凸显外,国产电影对于所谓“重工业度”的重视也日益呈现。重工业电影,意即在电影制作中,对摄影、特效、美术等各个制作环节的要求,都要符合好莱坞每年都在推进的电影工业规格,尤其是特效和美术——以前这是中国电影长久的软肋。

  在今年的春节档,周星驰和徐克联袂制作的《西游·伏妖篇》就以接近好莱坞工业标准的3D视觉效果惊艳了观众,率先打响了重工业化的第一枪。其后,五一档的《拆弹专家》的爆炸场面、暑期档《战狼2》的海下长镜头和坦克大战、《悟空传》的天宫大战、贺岁档《芳华》里的长镜头、《妖猫传》里真实修建的长安盛景,无一不宣告需重金打造、精心制作的重工业时代之降临。

  另外,类型片的突破今年也是有目共睹。除了《战狼2》引发的军事题材类型片的热潮外,罪案刑侦片也迈入了新阶段。苏有朋导演的《嫌疑犯X的献身》悄然打破了2015年《烈日灼心》在这个类型方面的票房纪录。而两部《心理罪》的上映也宣告这个类型开始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观众。

  类似日韩的国民题材,讲述时代的通俗文艺片之成功也让人耳目一新,年初有韩寒导演讲述上世纪90年代故事的《乘风破浪》,国庆档有讲述香港殖民时期,潮汕大佬和贪污警察恩怨纠葛的《追龙》,年底则有《芳华》,口碑票房都极为成功。

  最让人惊喜的还是,一众纪录片和艺术片的崛起,也受到了各自“垂直领域”和“细分市场”观众的青睐。除了前文提到过的《二十二》以外,尚有《冈仁波齐》这种特殊方式拍摄的伪纪录式剧情片,也有获得去年金马最佳影片殊荣的《八月》。这些电影超出预期的票房和口碑的成功,还使得中国电影市场长久以来对于艺术电影的轻视有所改观——从而迫使很多院线经理在排片时,越来越注重平衡化,更注重研究观众观影心理和口味殊异,而不再一味地排视觉大片。

  《冈仁波齐》、《二十二》、《八月》,包括斩获了东京国际电影节影帝、段奕宏主演的《暴雪将至》等这些小众电影销售的向好,是不是标志着中国电影市场开始成熟,甚至文艺片的春天真的到了呢?窃以为,不可盲目乐观。

  电影市场从来都是瞬息多变的,尤其是中国观众的口味,飘忽不定,谁也不敢吹牛那就是下一个风口。这几部电影的成功只是被我们看到,还有更多的电影可能质量也不错,却默默无闻被观众忽视。想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局面,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中国观众对文艺片的接受程度其实还是非常有限。

  另外,今年艺术电影的异常成功,何尝不是拜大多数商业片发行太滥、太无聊导致。就像人吃饭一样,大酒大肉的吃腻了,他总会挑些清新可口的蔬菜吃吃一样。同理,太多视觉轰炸却不能感动人心灵的电影看多了,一样会造成反弹,观众们也会有时静下来看看不一样的东西,从而从另外的角度去欣赏电影,甚至有时还会因此而改变观影口味。

  最后,艺术电影还是不要太依赖商业发行渠道,中国现在所有的成熟院线无不是在商言商,大家终极目的是赚钱。不然,一年的房租和员工工资都发不起,谈何发展?艺术电影的春天还是得依赖将来开辟更多的分众市场,即开拓文艺片发行和放映渠道,长期放映不同的文艺片,培养更多高端观众,这才是中国文艺电影的真正出路。

  前几年风光无限的大IP、小鲜肉挂帅的所谓流量电影今年遭遇滑铁卢,票房之惨淡,资方之亏本实在令人惊心动魄。而在这些电影里,国产古装奇幻片首当其冲,成为最大的输家。以《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为例,同名电视剧火后,这部电影迅赶在暑期档上映,结果不仅普通观众气愤难耐,就连自家的粉丝都看不过去。对于发行方来说,原以为有庞大的流量撑腰,票房可能会到十亿甚至十五亿,所以敢天价保底。结果票房止于五亿,这里面据说还有上亿票补,这场IP闹剧中,唯有那些赚快钱的资方得意而去。

  如果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资方还算有赚头,《鲛珠传》、《降魔传》这些古装奇幻片则据说是完全是赔本买卖。目前看来唯一口碑和票房没有坠落的,还是尚在放映中的《妖猫传》。

  这些电影都有一共同特征,就是以IP为噱头,以流量为导向,完全不管剧本乏味肤浅,制作粗制滥造,以赚快钱为根本目的。而这种行为除了吸引到流量明星的粉丝外,已经完全不能吸引更多观众买单入场了。估计再有几部类似的电影折戟沉沙,现在疯狂涌入的热钱也会审时度势,再观效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