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动态

半岛BOB兰石重装2023年半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2023-12-30 阅读次数:

  半岛BOB2023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化工行业呈现新的发展态势,一方面国内传统能源化工行业“降油增化”、“拆小上大”、“炼化一体”趋势明确,产业结构进一步分化调整,同时能源化工装置呈现规模化、集成化的发展特点;另一方面国内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推进重点领域电能替代,着力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能源装备行业迎来快速增长期。

  2023年上半年,中国原油生产保持平稳,原油加工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原油生产量1.05亿吨,同比增长2.1%,原油加工量3.64亿吨,同比增长9.9%,行业景气度逐步回升。2023年上半年中国化学601117)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4%,从而带动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较去年同期增长13.9%。在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持续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背景下,2023年上半年,国内多个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国内石油化工行业运行稳定,石油化工装备市场需求平稳。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增加煤炭先进产能,统筹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科学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2023年5月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并征求意见,指南提出化石能源清洁低碳利用标准建设方案,其中包括煤炭清洁高效燃烧,煤基产品的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煤炭废弃物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受政策利好,2023年上半年,内蒙古等多地相继开工建设多个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煤化工装备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化工新材料作为新能源、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生物技术等战略领域重要基础材料,随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逐步完善、高质量发展的进程加快,战略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化工新材料市场需求持续提升。“十四五”以来,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各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也制订了一批地方性化工新材料行业指导意见、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等,推动化工新材料行业快速发展。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2023年上半年,多个百万吨级化工材料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推动化工新材料装备市场需求增加。

  (1)核能产业。根据2023年4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3》显示,预计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有望成为世界第一,2035年我国核能发电总量在总发电量的占比将达到10%,相比2022年翻倍。同月,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核准建设,建成投运“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广西防城港3号机组等核电项目,因地制宜推进核能供暖与综合利用。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核电电源工程投资359亿元,同比大增56.1%,核电发展积极安全有序。2023年7月,国务院新核准山东石岛湾、福建宁德、辽宁徐大堡三个核电项目、六台核电机组,涉及投资规模有望超千亿元。

  (2)氢能产业。自2022年国家层面明确氢能的战略定位以来,氢能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23年以来,全国各省市密集发布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受政策驱动,氢能产业发展火热,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1-6月中国氢能投资总额超4,900亿人民币。同时,2023年上半年氢能技术端在“制储输用”全链条上实现多个创新。2023年8月,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未来在政策及技术的推动下,氢能项目将从示范项目逐步向商用拓展。随着氢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氢能相关设备市场需求巨大。

  (3)光伏多晶硅产业。2023年上半年,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投资情况及盈利状况迎来重新分配,下游硅片、电池、组件等行业呈现较好发展态势,中上游硅料环节产能充分释放促使光伏发电开发建设成本持续下降,光伏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上游硅料行业经历三年的快速发展,产能已达历史高点,经工信部统计2022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已达到年产82.7万吨,预计2023年还将释放部分产能。受上下游供需关系影响,硅料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逐步放缓,生产多晶硅所需的核心设备需求逐步放缓,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4)光热及储能产业。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结合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建设,尽快落地一批光热发电项目。目前,国家能源局在第一、二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中已明确了约1.5GW光热发电项目,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工规模达到3GW左右,熔盐储热迎来加速发展。另外国家能源局2023年6月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明确,加快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深度融合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实现新能源与储能协调运行。截止2023年6月,国内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18.2%,约占总装机量的48.8%,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推动新型储能市场需要迅速增加。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分会预测,2023年中国储能累计装机有望超过15GW,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产业规模或突破万亿大关,到2030年预计接近3万亿元。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数字技术与能源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促进能源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据工信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超过3.2万亿元,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2023年上半年,在物联网、云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工业智能装备行业保持较快增长。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各行业正在加快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随着智能制造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相关工业智能设备需求快速增长。

  在国家积极稳妥推进“双碳”目标实现的背景下,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前景广阔。2023年6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发布《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进一步扩大工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范围,鼓励加强绿色低碳工艺技术装备应用,带动全行业加大节能降碳改造力度,提升整体能效水平。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近年来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清洁能源设备生产规模位居世界首位,节能环保装备市场需求旺盛。

  公司主要业务包括:传统能源化工装备(炼油化工、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新能源装备(核能、氢能、光伏光热、储能等领域)、工业智能装备(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工业机器人等)以及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

  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各类高端压力容器,主要用于炼油、化工、煤化工等领域。炼油领域主要产品有重整反应器、加氢反应器(板焊式、锻焊式)、螺纹式换热器、隔膜式换热器、高压容器(热高压分离器、冷高压分离器)、循环氢脱硫塔等;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高压列管反应器、大型塔器等;煤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气化炉半岛BOB、费托反应器、变换炉、水洗塔、中间换热器、废热锅炉等;精细化工领域主要产品有各种反应器、汽化器、反应釜、冷却器、特材容器等。

  核能装备:核能产业上游主要产品有核化工非标设备、核燃料贮运容器、贮槽、箱室设备等;核能产业中游主要产品有核电站压力容器、储罐(核安全2、3级)、板式换热器(核安全3级)、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乏燃料现场贮存系统、装卸系统及新燃料运输系统相关设备、HTL电加热器等;核能产业下游主要产品有核燃料循环后处理厂专用核安全设备(核安全2、3级),包括萃取设备、后处理首端专用设备、产品贮运容器、贮槽、箱室等储罐类设备及热交换器设备。

  氢能装备:主要为制氢、储氢和加氢站装备。具体产品有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制氢装置、渣油POX造气制氢装置、丙烷脱氢技术装备、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低压储氢容器、50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储氢球罐、加氢站用微通道换热器(PCHE)、45MPa大流量氢气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

  光伏光热装备:主要包括冷氢化反应器、还原炉、换热器、塔器、球罐、光热熔盐储罐等产品。

  储能装备:主要为公司正在开展市场化推广的高温熔盐储能储热系统集成设计及关键设备和正在研发的新型氢(氨)储能等领域关键技术及核心设备。

  公司的主要产品有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组、板片液压成型机、液压数控卷板机、热模锻成形压机、校直机、智能锻造操作机、装出料机、重载转序机器人、自动化锻造生产线G+系列化设备、特种打磨机器人、航空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平台等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军工、石油化工、新材料应用等重要行业或领域。

  公司有宽通道焊接式板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焊接式板式换热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可拆式板式换热器、工业烟气净化设备、锅炉除尘、脱硫脱硝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节能环保装备,主要用于冶炼、发电、化工等行业高效节能换热及大气废水污染治理。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通过与客户建立密切的日常沟通机制、目标客户针对性走访、客户邀标及主动搜集等形式获取市场信息,以公平竞标的方式获得产品制造、检维修服务和工程总承包合同订单。根据装备制造订单技术条件,公司逐步完成研发设计、工艺技术转化、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等环节,最终发运现场安装并交付用户;工程总承包业务通过招标方式开展设计、采购、工程施工等工作,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管控。同时,公司利用技术优势积极为客户提供持续优质的检维修服务,通过不断提升服务化水平,逐步搭建了能源行业“核心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综合服务”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综合竞争优势。

  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公司紧盯下业投资信息,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制造经验与品牌优势,通过与国际国内总承包商、工程公司建立良好合作机制,向工程方与业主方提供施工前期设计、技术咨询等方案,以投标报价的方式获取工程装置的核心设备订单;通过承揽的EPC工程总包,直接提供相关工程设备配套;通过为业主方提供最优的检维修方案及技术咨询服务,获取检维修业务订单。

  基于公司所属的行业特性、产品结构及市场竞争环境,定价模式以成本导向定价法为主,结合一定的竞争导向定价法。

  公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中包括技术协议,规定了具体的设计模式,主要为:一是根据客户提供的工况条件和工艺参数的自主研发设计;二是由客户提供的外来设计图纸的原图审查设计,并对不符合标准规范要求及无法满足制造工艺要求的内容,与原设计单位进行协商修改确认。

  公司设有采购中心专门负责兰州、青岛、新疆、嘉峪关四大基地的物资集中采购订货、实施供应、统筹调配等工作,采购物资范围主要是公司产品用板材、管材、锻件、焊材等原材料、产品用外购配套件及工程总包项目用材料和设备。针对公司产品单件小批量订单式生产、所用原材料针对性强的特点,对所需材料及设备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同时,公司搭建了动态、统一的合格供应商管理体系,内部严格对供应商进行资格准入审查及SRM供应商平台管理,对大宗原材料、主要辅助材料实行国内物资材料生产厂家直供模式,保证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规模效应带来的议价能力。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为定制型的非标准化设备,用户对同一类产品的用料、参数、性能要求均不同。公司的生产组织模式为“以销定产”模式,即完全根据客户的订货合同来安排、组织生产。产品生产周期一般为3-12个月,产品在安装调试、功能验证、生产线打通、整体装置试车成功的平均验收周期为3-6个月,综合订单执行周期平均为6-18个月。

  公司是国内能源化工装备和工业智能装备细分领域的核心企业之一,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同时具有能源化工行业工程、技术、工艺设计总包资质和核心装备制造能力的企业。“兰石”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口碑,部分重要产品和技术具备重要市场影响力。

  公司是中国建厂最早的炼油、化工、煤化工高端压力容器制造企业,凭借自身实力填补了国内能源装备领域百余项技术和产品空白,是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领军企业。公司是国内最大直径、最大吨位螺纹换热器制造商,是国内炼业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设备独家供应商,代表着国内重型压力容器的领先制造水平。同时,在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公司可生产单台重达2000吨级的大型锻焊式加氢反应器,打破了国内少数企业在千吨级以上大型锻焊式压力容器制造领域中的垄断地位。

  在核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首家实现国产替代的民用核级板式换热器设计生产企业,子公司中核嘉华在核燃料贮运容器细分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制造了中国首座50吨核乏燃料后处理中间试验厂的绝大多数非标设备。在氢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氢能相关技术及设备制造的企业,公司致力于构建“制、储、运、用”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现已制造了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备、全系列低压储氢容器、50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气态系列储氢容器、储氢球罐、加氢站用微通道换热器(PCHE)、45MPa大流量氢气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链。在光伏多晶硅装备领域,公司相继攻破了厚壁镍基合金No8810和难度更高的No8120材料制造冷氢化反应器的多项技术难题,形成了多项该材料制造专有技术,并制定了国产镍基合金No8810和No8120材料冷氢化反应器设计选材技术规范、材料焊接、热处理等制造技术规程及多项企业标准,大幅缩短了交货周期、降低了产品成本,实现了国内光伏多晶硅行业关键设备制造的创新性突破,引领着光伏多晶硅装备国产化发展方向。

  公司具有多年使用、设计、制造锻压机组装备的经验,在国内快锻压机市场占有优势份额。“快速锻造液压机组、径向锻造机、重型全液压三辊、四辊卷板机”等系列产品均属机、电、液一体化工业大型设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研发的智能化立体仓库、立体车库、打磨机器人、锤替代压机等设备应用于各相关领域;“重型四辊全液压卷板机”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领先,使我国成为继德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可制造此类大型装备的国家。在压延装备所属的自由锻领域,公司的整体技术能力、智能化和信息化程度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公司是能源行业压力容器制造企业中唯一一家同时拥有前端石化工程设计院、核心装备制造能力及综合服务能力的产业链全流程覆盖企业。子公司瑞泽石化拥有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炼油工程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和石化、化工行业工程咨询资质,现拥有92件自主研发的授权专利,完成石化工程设计项目百余个,涉及我国石化行业130多个炼油化工企业。其研发的两段离心逆流连续重整技术,打破了国外连续重整技术的垄断;同时,依托悬浮床加氢工艺包技术,完成了新一代悬浮床重油/渣油加氢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具有重大的引领示范效应。

  报告期内,传统炼油化工市场平稳运行,煤化工市场受政策支持稳中向好,化工新材料市场在政策和下游市场需求推动下迎来快速增长,核能、氢能、光热及储能等新能源装备市场需求旺盛,在国家积极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背景下,公司依托深耕能源化工装备制造领域70年积累的技术底蕴、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的前瞻性布局和先发优势,市场开拓取得明显成效。报告期内,公司取得订单35.54亿元,同比增长4.77%,开发新客户105家。

  报告期内,公司立足“十四五”发展规划,紧紧围绕“高端化迈进,同心圆放大——具有数据洞察和产业整合能力的能源化工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战略定位,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线,大力推进公司由传统能源化工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转型、由单一制造向工程总包转型、由单纯制造向制造加服务转型、由单一国内市场向国内加国际市场转型,各领域转型成果丰硕。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公司治理,细化“党建入章”,规范“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程序;做实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职责,充分发挥其在内控审计、高管选任、薪酬考核及战略制修订方面的监督审议决策职能;指导子公司“一企一策”修订完善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采用内部董事会、外部董监事及股东方三方综合评价打分的方式对子公司的董事会建设进行监督。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在“阿米巴”经营管理模式成功导入的基础上,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发挥预算考核的激励作用,经营效率明显提升,管控效力不断增强。健全市场化选用制度,公司所属11家单位和45名经理层成员全面实行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首次试点开展职业经理人公开选聘,实现内部经理层成员身份转换;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突出绩效考核,完善超经营目标奖励分享机制,实现薪酬分配的差异化;制定实施《兰石重装公司员工赋能提升培育实施方案》,创新产业300832)工人培训体系,为建设一支高质量人才队伍夯实基础。

  报告期内,基于战略定位和“十四五”发展规划,公司立足业务发展,聚焦主业,聚合研发要素资源,搭建协同高效的创新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在充分研判上下游能源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上半年累计研发投入8,610.86万元,同比增长308.72%,开展科技创新项目102项,专项计划实施率达92.08%,承担“高可靠性高压储氢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技术”、“50MPa、98MPa高压气态储氢容器”、“金属塑性成型70MN智能快速锻造生产线”等省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0余项。“城市集中供热长距离输送用高承压大型板式热交换器”“国产化厚壁No8810镍基材质冷氢化反应器”“50MN智能快速锻造成套装备”等7个项目斩获省市级以上奖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7项,转化订单15,973.51万元,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对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稳量、增效”中心任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强化资本运作,聚力技术创新,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基础管理,经营业绩实现稳中向好发展。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7.6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5亿元,同比增长7.00%,经营状况稳中向好,上半年实现既定目标,为全年生产经营工作奠定了基础,高质量发展成果显著。

  一是营销管理见成效。上半年,公司不断强化营销龙头作用,加强营销资源整合,完善销售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体系,坚持营销技术协同和购销高效衔接;积极举办并参加有影响力的行业会议,与同行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交流,客户开发和渠道拓展取得新成效,共开发新客户105家。二是产品订货增幅明显。上半年新签订单创近三年同期最好成绩,传统领域获得中石油,浙石化、内蒙古宝丰、连云港中星、临涣焦化等项目订单25.69亿元,同比增加41.63%;新能源领域取得中国核电601985)、中广核、亚洲硅业等项目订单5.58亿元,同比减少62.65%,新能源领域订单减少主要是光伏多晶硅设备订单同比减少;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核能领域订单2.43亿元,同比增长253.93%;取得CCUS、冶金、热能等新业务领域项目订单7,374万元。三是海外业务快速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签订阿联酋、巴基斯坦、俄罗斯等国际订单8,758万元,顺利完成巴基斯坦EPRF炼油厂汽油项目29台炼化装备制造,整条智能锻造生产线成功出口海外,入围新加坡炼油厂、俄罗斯化学联盟、沙特基础公司供应商资格。四是子公司经营成效显著。上半年,各子公司努力挖掘增长潜力,主要子公司均实现新增订货年中“过半”目标,尤其中核嘉华订单增长显著,新增订货12,427万元,同比增长高达82%。

  一是高质量项目顺利推进。承接中核工程某项目示范装置,开展“放射性废有机相处理技术及装置的研究与应用”,为公司进入核能乏燃料处理、核化工、核环保领域奠定坚实基础;与亚洲硅业子公司签订10万吨多晶硅(No8120)冷氢化反应器项目,顺利进入直径4.5m以上冷氢化反应器市场;圆满完成甘肃东方钛业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非标设备制造、巴陵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酯化法环己酮装置制造,并顺利安装投用。二是对外合作持续扩大。与仙湖科技、南海产业、九江资产签署合作协议,共建氨氢融合新能源产业研发制造基地;与东华科技002140)签订战略协议,双方在煤制乙二醇、煤制烯烃等煤化工领域开启合作外,在光热储能方面进一步加大合作;持续与清华大学核研院、兰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不断推动公司核能、氢能等领域技术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一是深化巩固国企改革成效。全面梳理公司现有运行标准和规章制度,完成公司全系统制度汇编;加强公司风险防控,完善合规内控体系和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及时排查处置风险隐患;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市场化人才招聘制度,推动落实人才队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抓好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获评“综合改革示范工程”A级等次;重工公司、换热公司、中核嘉华上榜2023年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瑞泽石化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工公司入选第五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工公司工业设计中心上榜“甘肃省工业设计中心”名录。二是内部治理结构更加清晰。进一步明确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细化“党建入章”内容,规范“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和程序,加强董事会建设,各级子企业各项职权全面依法落实并有效行使,法人治理结构和治理规则更加完善。

  一是科技投入持续加大。上半年,研发投入累计达到8,61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97%,同比增长308%。二是创新基础保障更加完备。深入实施23条科技创新动力300152)机制,制定《兰石重装2023年度科技创新专项计划》,坚持“揭榜挂帅”,推行项目竞聘,精准立项55项年度科研课题。公司参与的“高参数钢质储氢压力容器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技术”“高效精密数控径向锻造机项目”入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三是产品迭代升级加快。“石化行业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设备综合应用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50Mpa、98Mpa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相继通过评审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空试验舱排气冷却装置顺利通过验收,是公司航发领域里程碑式节点;全球最大规模乙醇装置羰基化反应器、全球首套Badger工艺乙烯装置进料汽化器成功研制;Hybrid焊接产品首次进入丁烷预处理装置;70MN快锻机组再次打破有色行业设备吨位。

  一是坚持人才强企战略。上半年完成各业务单元阶段性的人才配置,为国外项目、核能业务以及防腐、焊接等业务引进多名高端专业人才,招聘本科以上学历优秀大学毕业生110人。二是能上能下机制不断健全。加强契约化管理,通过业绩考核、结果反馈等,打造贯穿选、用、育、留全要素的管理机制。上半年,经营管理人员交流30人、降职3人;专业管理人员交流10人、降级3人。三是人力资源共享平台不断优化。持续打破地域壁垒,充分整合内部人力资源,跨地域和跨公司交流经营管理人员8名;为价值创造单元补充发展所需人员,通过内部招聘、内部交流等方式,向各事业部输送15名专业人才。

  一是质量管理方面。着力推进产品质量管控,建立健全以客户为中心的快速响应机制,打造系统化的闭环管理机制,上半年质量损失率持续下降。二是成本管控方面。全面加强预算管理,持续优化供应链体系,进一步管控采购成本,整合上游供应链,运营成本持续降低。三是信息化建设方面。新建数字化指挥中心投入运行,开发并上线材料定额管理系统、CRM销售管理系统、SRM采购管理系统及发运管理监控平台等5个应用系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四是“两金”管控方面。加强资金周期管控,加大催收清欠力度,积极开展各项措施盘活资产存量,上半年存量应收账款累计压降5.37亿元。五是安全管理方面。制定实施《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习惯性违章安全管理提升方案》,实现检查整改100%全覆盖,开展综合应急演练2次,安全教育培训达2800余人次。

  报告期,公司党委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创建“智造先锋”等9个党建品牌,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党内竞赛80项,所属60个基层党支部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上下游单位党支部开展党建联建共建活动40余次,推动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经营。公司党委被甘肃省政府国资委授予“省属企业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示范点”。三、风险因素

  公司专业从事传统能源化工装备、新能源装备、工业智能装备以及节能环保装备的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检维修服务及工程总承包,主要为炼油、化工、煤化工、光伏多晶硅、核化工、核电、核乏燃料后处理、钢铁、机械、国防军工等行业提供关键装备。装备制造业与国家产业政策关系紧密,若未来上述行业产业政策发生较大不利变化,则可能会影响公司订单获取和执行,进而影响公司业绩。

  应对措施:公司将积极研究相关行业政策变化趋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降低政策风险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公司下游客户主要为能源和化工企业,属于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其发展受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若下业景气度降低,则本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将随之减少,将对经营业绩产生不利的影响。

  应对措施:一是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二是要加大研发创新力度,通过管理提升和技术升级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通过上述措施的全面深入落实,使公司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

  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业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影响较大,与国民经济增长相关性较强。公司依托传统能源装备制造业优势,积极拓展EPC工程总包市场,并利用在EPC工程总包中的话语权,在设备订单获取中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公司在石油炼化设备及新型锻压设备制造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知名度,主导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半岛BOB。目前,公司行业地位稳固,但长期来看,公司依然面临竞争加剧而导致市场占有率下降的风险。

  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与客户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能力;狠抓降本增效,开源节流,积极寻找布局新的业绩增长点,构建多元化、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整体抗风险能力。

  公司于2017年、2021年分别完成了对瑞泽石化、中核嘉华的控股权收购,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为2.63亿元。若未来被并购企业不能较好地实现预期收益,则面临商誉减值风险,对公司当期损益造成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加强投后管理工作,通过对被并购企业的战略梳理、企业文化宣贯、管理制度修订等工作进行持续规范化整合,并通过董事会制定年度经营目标,落实经营主体责任,同时利用其在技术、市场方面的优势,在资金、管理方面给予支持,实现优势互补,并产生协同效应。通过上述举措,更高效地提高被并购企业的经营效益,从而降低其商誉减值的风险。

  目前,公司有息债务规模较大,利率波动将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公司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对债务负担的保障能力仍显薄弱,如果无法将利润及现金流量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偿债风险,进而对公司的业务经营产生影响。另外,随着公司业务规模增长、客户结构及账龄结构改变,公司应收款项逐步增长,公司速度与运营效率较低,存在一定的坏账风险。

  应对措施:一是公司将进一步提高资金整体使用效率,发挥资金统一调配作用,满足资金需求,节约资金整体成本。二是公司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加快,通过多种途径,降低财务风险。三是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并通过优化产品结构,调整销售策略,降低应收账款余额;四是公司将积极通过对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进行评估、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逐一评价、制定回款计划等措施来加大应收账款回收力度,降低公司应收账款的坏账风险。同时对超过回款期的应收账款加大催收力度,必要时采取法律措施。

  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业务领域的扩大,对公司存在的管理机制、管理思路、战略布局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虽然公司经营管理层有着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但仍需不断调整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若管理层不能及时放开思路,不能及时应对市场竞争、行业发展、经营规模扩张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将极有可能阻碍公司业务和战略的顺利推进,并错失发展良机,存在一定的经营管理风险。

  应对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经营管理风险,公司将根据经济形势发展需要,不断调整管理思路和方法,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加强公司规范运作和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各项重大决策的及时性、科学性,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执行力,使企业管理能不断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紧紧围绕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完成了兰州新区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型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及出口基地、新疆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嘉峪关核能装备制造基地以及超大型容器移动工厂的能力布局。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为沿线国家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进一步融入国际化经济战略圈。

  公司利用“四大基地+移动工厂”的优势产能布局,通过重型承压装备智能制造项目及国内首个核能装备焊接数字化平台建设,推广应用自动化、数字化、协同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系统、智能制造设备及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公司装备承制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自行研制的全液压大四辊卷板机为世界卷板能力最大的设备之一,最大卷板宽度3米、最大卷板厚度280毫米;天然气加热炉炉膛容积8米×9米×30米,最大载重1,200吨;100吨封头堆焊用大型变位机和多台瑞典ESAB焊接机,可完成高压厚壁压力容器的自动焊接工作;90°弯管内壁堆焊机主要用于90°弯管的内壁热丝TIG环向堆焊,采用机器人技术,实现8轴联动;曲面板测量划线坡口数控切割机采用机器人六轴联动控制方式,测量精度在±0.5毫米以内,可实现曲面板(球壳板)的精密划线MVe直线毫米厚度压力容器产品的无损检测;公司具备1,200吨的起吊能力,用户现场具备制造直径10米以上的容器产品,能完全满足能源化工装备企业所需的超大直径关键核心设备的承制。

  公司紧抓“双碳”政策机遇,初步完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务布局。在核能装备领域,公司产品覆盖上游核化工和核燃料领域设备、中游核电站设备和下游核燃料循环后处理设备,取得了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40余家核电业主单位供应商资格,公司正进一步完善核能装备产业链和产品线,聚焦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项目合作、核化工装置检维修、核化工装置运行、新装备研制、新技术研究和新材料研发。在氢能装备领域,公司是国内较早涉足氢能相关技术及设备制造的企业,基于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工艺包技术,承接了兰石金化项目中实现国内首套示范装置应用,并在盘锦浩业16万标方/小时煤制氢装置项目得到推广,同时公司为煤化工制氢、工业副产氢领域相关客户提供了气化炉、PSA制氢反应器、脱氢反应器、POX制氢余热锅炉等多台套氢能领域相关设备。公司致力于构建“制、储、运、用”一体的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现已研制完成1000Nm3/h碱性电解水制氢装置、全系列低压储氢球罐和中高压储氢压力容器,50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加氢站用储氢容器、微通道换热器(PCHE)、离子液压缩机等产品,公司氢能领域相关产品基本涵盖氢能全产业链。在光伏多晶硅装备领域,公司具备冷氢化反应器、还原炉、换热器等五大类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与亚洲硅业、东方希望、大全能源等多家客户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光热储能装备领域,公司在熔盐储能、波浪能发电储能、氨氢耦合储能领域都有所开拓,同时公司与东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光热发电领域尤其是在储热系统、蒸汽发生器的设计技术储备方面拓展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业工程技术人员1149人(正高级工程师21人、高级工程师195人、其他高级职称10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29.84%;拥有技师及高级技师238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6.18%。形成了一支专业结构合理、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产品研发、工程设计、技术创新、项目管理高层次科研队伍。报告期内,公司“城市集中供热长距离输送用高承压大型板式热交换器”“国产化厚壁No8810镍基材质冷氢化反应器”“50MN智能快速锻造成套装备”等7个项目斩获省市级以上奖励;组织召开“石化行业超级奥氏体不锈钢设备综合应用研究及工程技术开发”、“50Mpa、98Mpa多层包扎式高压气态储氢系列容器”技术鉴定会,两项产品技术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甲醇合成回路中间换热器”、“厚壁No8810材质国产化冷氢化反应器”两项目通过甘肃省工信厅组织的新产品备案评审;参与的“高参数钢质储氢压力容器基于风险与寿命的设计制造技术”立项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组织申报“甘肃省创新联合基金项目”10项;重工公司、换热公司、中核嘉华上榜2023年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瑞泽石化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重工公司入选第五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重工公司工业设计中心上榜“甘肃省工业设计中心”名录;青岛公司完成亚洲首台(套)Badger反应器进料汽化器的研制,并于2月份完成出厂鉴定。2023上半年参与制修订审定国家、行业和团体标准1项。获得专利30件,其中实用新型29件,外观设计1件,软件著作权1件。

  公司在中国同行业中率先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在中国首家取得一、二、三类压力容器设计和制造许可证及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颁发的ASME压力容器U和U2制造证书,取得欧盟BV(必维国际检验集团)颁发的PED认证证书。公司拥有化工工程、石油及化工产品储运、炼油工程三个专业的甲级设计资质、石油化工工程总承包贰级资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石化、化工行业工程咨询资质。公司在核能领域拥有多个核级相关资质,其中中核嘉华拥有一类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制造许可证、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核燃料循环设施后处理厂:储罐、热交换器,核安全2、3级)及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2级保密资质;换热公司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设计及制造许可证(板式换热器,核安全3级);青岛公司拥有民用核安全设备制造许可证(压力容器、储罐,核安全2、3级)。公司拥有厚壁筒节成型、螺纹锁紧环式换热器宽齿距大螺纹的整体加工及检修、大直径厚壁反应器的现场组装等多项非专利技术。在氢能领域,公司取得A1级多层压力容器许可证,成为西北首家拥有多层压力容器制造资质的单位。

  公司深耕能源化工高端能源核心装备制造行业70年,在能源化工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领域连续创造了多个国产化、大型化设备零的突破,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为国内炼化装备配套与技术更新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中国石化机械000852)的摇篮和脊梁”。“兰石”产品在市场中具有良好的口碑,部分重要产品和技术具备重要市场影响力。新时期,公司将持之以恒地走产品高端化、经营国际化、制造智能化、业务集成化、产融协同化、管理现代化的道路,将公司打造为具有数据洞察和产业整合能力的能源化工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

  中信建投:2024年下半年A股有望转牛 可关注低估值大盘股估值修复机会

  法拉第未来于12月28日收到纳斯达克关于退市或不符合继续上市规则或标准的通知

  财政部:适当增加财政支出规模,研究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法拉第未来于12月28日收到纳斯达克关于退市或不符合继续上市规则或标准的通知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